本报讯(记者唐欢通讯员季婧)8月23日,记者从巢湖市人民法院获悉,作为全国首批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地区,巢湖法院坚持把该项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周提示、旬推进、月小结,同步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监督落实,全速推进繁简分流改革,审判质效跑出了“加速度”。
2020年度,该院新收民商事案件7374件,同比下降1.06%;新收各类案件较改革试点前增幅下降0.5个百分点,实现“双下降”。今年1至7月,民事、行政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1.08%,较改革前上升2.7个百分点,位列全市法院第一位;一审判决案件改发率较改革前下降0.42个百分点,在办案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实现了案件质量同步提升。
改革从“分流”开始
案件分流是优化审判资源分层配置的关键所在。巢湖法院紧紧围绕“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工作目标,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三端三次分流”分层递进分案机制,以简案速裁为核心锻造繁简多重分流“巢湖模式”。
诉讼服务大厅专项负责立案和繁简、专业甄别工作,负责全院案件的统一分配。针对案件来源的三个端口,按照诉前调解一次分流,立案速裁二次分流,后端精审团队内部三次分流的工作思路,科学搭建多重分流程序。经过甄别的案件,适宜诉前调解的案件进入诉调对接中心进行前端调解,不宜诉前调解但适合速裁的案件分流至由立案庭和四个人民法庭组成的八个速裁团队负责中端审理,其他复杂案件则分流至相应庭室进行精审。在后端精审团队中配置简案法官,对精审案件再次进行快慢分道处置。
2020年1月至今年6月,巢湖法院审结的11914件一审民商事案件中,八个速裁团队审结8301件,结案率高达93.19%,精审简案法官审结2326件,合计占比89.20%,以全院30%左右的民事审判力量完成了全院80%以上的民事案件审理任务。
“无案村(社区)”治诉源
今年3月,家住巢湖市中垾镇庙集行政村的张某因为位于其房屋西北角的一棵皂角树的权属与邻居王某发生争吵、撕打。经公安机关协调未果,张某诉至法院。巢湖法院烔炀法庭网格法官冯水华接手案件后,了解到双方系邻居,且争议树木价值不大。为促进邻里和谐,冯水华多次前往庙集行政村,现场勘查走访了解情况。协调村委会干部做双方思想工作,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反目成仇的邻居握手言和。
2020年起,巢湖法院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合肥市首创“无案村(社区)”创建五星级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巢湖市124个村(社区)全部加入,最大限度利用多元化解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大力开展“法官进网格”工作,按照“一员多格”要求,将74名员额法官及法官助理覆盖到巢湖市及安巢经开区192个网格,组织网格法官下基层、入网格、进万家、办实事,全面加强诉源治理。
同时依托诉调对接平台,真正实现了诉调“无缝对接”。对经特邀调解员调解达成民事调解协议的案件,经当事人申请,速裁法官第一时间审查出具民事裁定书,确认协议效力。改革试点以来,该院诉前调解案件9065件,结案8927件,调解成功2086件,申请司法确认846件。
信息化打通“堵点”
“智慧法院”建设是繁简分流改革的助推剂。巢湖法院率先探索“无书记员庭审”记录方式,先后制定了《巢湖市人民法院关于以录音录像替代法庭笔录的实施意见(试行)》及操作规范,通过录音录像替代传统书面记录,实现庭审过程完整定格、全景呈现,切实提升了司法效能。改革试点以来,运用“无书记员庭审”方式开庭549次。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巢湖法院在我省率先实现“云上法庭”全覆盖,全院十四个审判法庭均上线“云上法庭”设备,全面开启在线庭审新模式,共在线庭审案件600余件,实现了疫情期间“公正不止步、服务不掉线、诉讼零接触”。
改革试点以来,巢湖法院大力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科技法庭、电子送达、卷宗生成系统等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推进司法审判和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迈出了信息化建设的坚实步伐。电子送达案件9663件,合计35269次,电子送达适用率365%,大幅缩短裁判文书在路上“奔波”的时间。2020年,巢湖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质效考核在全国3000多家法院中脱颖而出,以95分的好成绩并列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