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3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最高法院院长周强面向28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面向全国13亿人民,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
巢湖法院应声而动,自2017年初即敢为人先,在全省法院首提率先基本解决执行难,依法加大执行力度,推进执行联动建设,深化执行机制改革,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推进执行工作信息化,加强执行队伍职业化,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基本解决执行难”四项核心指标全面达标,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实际执结率、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合格率、交办执行信访案件办结率均超过90%、三年执行案件结案率超过80%,作为四县一市的唯一代表顺利通过全国第三方评估,“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实现预期目标。
一看执行数字:2016年,巢湖法院执行收案1780件,结案1717件,执行到位0.89亿元;2017年,执行收案2474件,同比增长38.99%,结案2174件,同比增长26.62%,执行到位2.98亿元,同比增长234.83%;2018年,执行收案2788件,同比增长12.69%,结案3011件,同比增长38.50%,执行到位3.53亿元,同比增长18.46%。今年1~10月,执行收案3294件,同比增长34.07%;结案2819件,同比增加71.78%;执行到位标的2.82亿元,同比增加35.58%。
二看执行机制:市委办、市政府办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支持人民法院率先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支持人民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的决定》,为解决执行难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巢湖市成立“率先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将执行联动纳入依法治市考核。巢湖法院组建了“1+1+1+N+X”新型执行团队,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构建“中心+团队”办案机制。深化终本案件“八统一”制度创新促进执行规范。在合肥市首推“一案一人一帐户”案款管理制度,实现执行案款的规范、高效、精细化管理。
三看典型案例:巢湖法院围绕中心工作,集中力量依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打赢了三大执行战役。一是对市教体局申请执行的市体育中心场馆实施强制清场,促使涉案场馆顺利移交。二是在市委政法委统一协调下,对巢湖中路的三层2300余平方米涉案房屋进行强制腾退清场,安徽商报进行现场网络直播,近七万人围观见证,该起历时八年的“骨头案”得以顺利执结,有力推动了该区域的拆迁改造工作。三是依法强制拆除卧牛山公园16处陈旧娱乐设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市委肯定受到通报表彰和奖励。此外,巢湖法院还依法执结环保督察反馈的市环保局申请执行“江南渔村”饭店环境资源保护行政处罚案、四树商贸公司执行破产案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四看执行成效:为扩大执行战果,巢湖法院集中力量开展了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惩拒执、治老赖”“夏日雷霆”“秋季猎赖”“冬日融冰”“百日会战”“护航民企”“法佑民生”等富有特色专项行动25起,开展强制腾退清场23次,强制腾退公用场馆4800余平米、住房等共4000余平米,执结案件520件,到位7200万余元。今年以来,积极落实全省法院春季、夏季、秋季统一执行部署,集中开展涉金融类案件、跨区域关联案件等执行行动,执结案件613件,到位9000万元。于2018年4月,专门组建执行司法惩戒警务保障团队,累计拘传350人,拘留147人,移送追究拒执刑事责任5件5人,促进执结案件170件,达成执行和解280件。
五看执行联动:巢湖法院强化与公安、国土、税务、人民银行等主要协同单位和部门协作,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先后与市公安局、市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开展执行联动工作的实施办法》,联合打击拒执犯罪。移送已决定司法拘留但下落不明的63名失信被执行人至公安机关协助查控,反馈执行线索12次,成功实施司法拘留10人。“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已然形成。
六看群众满意度:巢湖法院“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省高院院长董开军,合肥中院院长王晓东,巢湖市委书记耿延强,市委政法委书记葛世新先后莅临督战指导,充分肯定基本解决执行难战况战果。巢湖法院以改进执行作风为抓手,加大执行力度,强化执行举措,清理了一批长期形成的历史积案,解决了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痛点难点问题;创新失信曝光举措,推进执行社会面宣传,增进当事人和社会各界对执行不能的理解,社会理解、支持执行工作的氛围逐渐浓厚,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2018年,巢湖法院群众满意度测评排名全省105个县市区法院第十二位;2019年上半年,排名全省105个县市区法院第十一位。
当前,人民法院已如期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阶段性目标,解决执行难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下一步,巢湖法院将切实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继续破解难题,加强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切实削减执行案件存量、遏制增量,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进军。
一是要持续巩固“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成果。“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应时而起,是满足人民群众司法公正需求、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的强力治标之举。要紧跟全省法院统一部署,加大执行工作力度,聚焦执行积案、特殊主体案件、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数量众多系列案件、重大涉执信访案件,有效开展集中执行、特色执行,继续保持执行攻坚势头不减。
二是要优化执行团队办案模式,科学配置执行力量。狠抓执行团队建设和流程再造,优化“中心+团队”执行机制,探索建立更加符合执行工作规律和特点的执行模式。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枢纽作用,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对执行工作进行扁平化、集约化、可视化精准管理。科学配置执行人力与资源配套,开展精准化培训,进一步提升执行队伍专业化水平。
三是要突出执行工作强制性,加大打击拒执犯罪力度。用足用好法律赋予的拘留、罚款、追究拒执刑事责任等各项强制执行措施,切实发挥信用惩戒机制作用,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面宣传,促进形成全社会理解执行、支持执行良好氛围。
四是要进一步提升执行办案效率,建立健全执行长效机制。推动基本解决执行难由强力治标转入有效治本,形成建设执行长效机制和推进执行模式改革创新、提升执行办案效率的可行性举措。深化终本案件管理创新,定期进行“回头看”,畅通恢复执行渠道,提升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争取多方支持化解执行不能,推动司法救助和社会保障制度统筹衔接,打通“执行不能”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