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安徽法制报》头版报道了巢湖法院春节前专项集中执行工作。文章以执行个案为切入点,讲述了巢湖法院强化举措,抢抓春节执行工作“黄金期”,加班加点戮力实施,高效执结案件,用干警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切实保障当事人胜诉权利的动人事迹。
为了让申请执行人能过个好年,巢湖法院在春节前启动专项集中执行行动,根据大量在外务工人员返乡与家人团聚的节点加紧结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赢得了广大案件当事人的赞誉。春节前专项集中执行行动开展以来,巢湖法院共执结案件84件,执结到位标的额6422.3万元。其中涉民生案件25件,执结标的额331.72万元。决定拘留15人,其中3人当场自动履行。
现附全文如下:
年关出击 只为群众一声满意
“昨晚听说他回了老家,我就赶紧通知法院。明天就过年了,我本来还担心法官不愿意出差来执行。没想到,接到我的电话,法官没有任何搪塞,就让我约了被执行人见面。”2月14日,9点半,无为县城,记者在一家咖啡馆见到了略显憔悴的刘女士。她是一个民间借贷纠纷的申请执行人,打赢了官司,债务人黄某却始终躲躲闪闪不兑现。当天因刘女士相约,已经从北京回到无为老家的黄某磨不开面子,赶到县城相见。没想到,巢湖市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突然出现,黄某忽然有些慌乱。“上周我们去北京找你,为何你连电话都不接?”面对执行局副局长汪昌荣开门见山的询问,黄某一下子答不上来。我们今天带了法警过来,“ 也提前准备好了拘留决定书。明天就是除夕,你这趟回来应该是为了跟家人团聚,如果因为拒不履行判决在拘留所里过年,估计不是你愿意经历的。”汪昌荣直接将拘留决定书放在桌上,黄某没顾上看,赶紧表示,自己一直在北京摆摊卖熟食,收入有限,确实没有偿还能力。说着,他还掏出手机,承认自己的微信上刚收到向别人借的1万元。
为了让双方能有缓和的余地,法官趁机让黄某加了刘女士的微信,将1万元转给刘女士。这才让满心怨气的刘女士平和下来。1个小时的商讨,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双方终于针对30万的借款形成还款计划并达成和解协议。就在黄某刚走没多久,另一个被执行人吴某也因为接到刘女士的通知过来了。一进门,就掏出3万元现金:“我有诚意还款,就是手头有点紧,剩下的几万,过完年,我的资金一到位,马上还。”看着执行法官和法警,吴某赶忙表态。“如果法官今天不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两个人都拖着借款很久了。打官司前就听朋友说赢了官司也难执行,可是我现在觉得并非如此,法官们的忘我工作让我很庆幸自己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解决了问题,刘女士明显放松了下来。“明天就是除夕,这些平时找不见的被执行人,看到法官找上门,甚至面临司法拘留,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愿意在拘留所过年,所以执行效果反而很好。所以越是年关将近,我们越不能放松,不能错过执行好时机。”汪昌荣告诉记者。
当天,巢湖法院执行局和往常一样兵分多路,多个执行团队都在外忙碌。自去年10月起,巢湖法院开启“1+1+1+N+X”新型团队作战模式,1个执行指挥中心、1个速执团队、1个执行裁决团队和3个精执团。对于重大系列案件实行团队包案、领导督办、一案一策工作模式,集中归口调整为专案统一执行。
工作效率的提升让执行法官们更不愿停下来,任何一件尚未执行到位的案子都成了他们的心结。我还没见“到巢湖的日出,又出发啦!”巢湖法院执行局法官王冰在2月14日的工作群里这样留言。他是2月13日晚上8点从浙江金华执行结束赶回巢湖,还没睡饱觉,6点已经在赶往合肥执行的路上。
11点,在无为县城办理好刘女士的案件后,记者跟随执行队伍赶回法院。此时的法院已经有数十个申请执行人在等候领款。今天将有预计4000“万的执行款要发放。其中涉民生的执行款占了很大一部分。明天就是除夕了,我们加班加点,就赶在最后一天也要把钱发到申请执行人手上。”执行局局长高家鹏告诉记者。
面对记者,拿着转款凭证的方先生挺激动,我是脚手架公司的负责人,“这是一笔工程款,工人们都等着我发工资回家过年啊,法官们加班加点将案件执行到位,还赶着年前最后一天将执行款项发给我们,真的让我和工人们能过个安心年了。为法院点赞!”
截至到当天下午3点,巢湖法院执行局的大部分执行队伍仍在外执行,仅有执行指挥中心人员和负责发放执行款的人员留守。“春节期间,执行指挥中心仍会安排值班,并且失信被执行人的行踪会通过执行联动机制和协助执行工作网络自动报警,值班人员会及时出动,保证第一时间抓到‘老赖’,推动执行案件进展。”巢湖法院院长凌岩介绍,该院执行局人员年龄构成从60后到90后,几乎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春节团聚之时,执行人员的脚步反而更加匆忙,并非法官不近人情,“ 我们只想用付出换取群众的满意,换来社会的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