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年过去了,每个人都交出了一份生活和工作的答卷,生活过得怎么样,工作成绩取得怎么样,是满意、合格,还是稍有缺憾?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回顾和自我总结一下,周围的同事、朋友偶尔也会评价一番。
“审结案件184件,执结案件47件,办案综合考评总分第一”。在巢湖市法院争先竞优的竞赛场上,柘皋中心法庭副庭长王滢同志从容地向全院干警提交了自已2012年的一份工作答卷。面对这份答卷,了解她的同事说“这份答卷来之不易,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同事们的眼中,她付出过、拼博过、坚守过。
同事眼中的好搭档、好战友
如果说人的性格恰如一首首诗歌,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对仗工整,有的自由无形,那么王滢给人的印象是性格豪放的。为人快言快语、爱憎分明,行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这是王滢给接触她的人的总体印象。
2010年4月份,王滢从刑庭岗位竞争上岗到柘皋中心法庭担任副庭长,刚到法庭时,法庭因人员变动等原因,案多人少矛盾尤为突出,几十件案件未能分案和送达,王滢二话不说,主动将案件接下来,利用中午在庭午休时间对案件进行梳理,根据当事人的住址分布情况,王滢将案件分成几个送达路线,在一周时间内将几十件案件全部送达并确定开庭时间。
在法庭里,王滢是案件办得最快的。同事曾和其开玩笑,“你把案件办得那么快,带得我们也不得不加快节奏,我们之间的距离也不能拉得太大”。有人曾劝王庭长,“民事案件有些就得放一放,放一放有的矛盾也许就会小了,有些当事人也许就撤诉了”。王滢同志自嘲说,“案件放一放,我急得慌,当天能办的事不当天办完,我也烦得慌,这不符合我的性格”。在王滢的带动下,法庭整体的办案节奏明显加快了,当事人来庭催办案件的大大减少了。
在法庭里,王滢是驻庭时间最长,也是案件办得最多的。每天法庭都有一至两个案件需要开庭,由于人少案多,加之农村当事人居无定所活动无规律,经常有同事临时急需外出执行、送达,此时,王滢总是主动接过他人的案件,主持庭审或进行调解。法庭远离市区,但每天下午,在法庭办公室里,你总能看到王滢的身影,或在接待当事人或在制作判决书,王滢总是说,“我在法庭里是写文书,回去也是写文书,我在法庭里写文书还能带值值班,其他同志也就能多一些时间外出办案”。
在法庭里,王滢是最注意“节约”的。出门送达、执行,中午去食堂吃饭,她总要叮嘱后走的同事一声,“把空调电源关了,把灯关了”,每天下午下班时,她都会到各个办公室巡视一圈,检查一下空调、复印机、电脑是否都关了,渐渐的,同事们也养成了出门随手关闭电源的习惯了。
当事人眼中的好干部、好法官
每化解一起纠纷,每办结一件案件,王滢总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成就感。
2012年8月份,70多岁的方某诉其子赡养纠纷案,父子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父说父的理,子说子的理,双方水火不容,为了消除双方之间多年的家庭积怨,王滢利用方某子女中午回家做饭时间先后9次到村中做调解工作,最终使双方冰雪消融,当王滢将第一个月的赡养费交到方某手中时,方某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我以后不会再麻烦你们法官了。王滢也长长地舒了口气,她对一道的同事说,能化解这起矛盾自已还真有点成就感。
2012年9月3日上午9时许,法庭办公室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正在埋头办案的王滢接电话后,急忙召集正在办公的庭内其他人员,要求他们尽量放下手头的事,马上去执行一起案件,原来,这是一起因被执行人抗拒执行,且长期外出躲避而致案件一直执行未果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刚才打电话来庭的,正是该案的申请人,今天其探知被执行人陈某刚好从外地打工回来,现正在家中,可能很快又要外出,机不可失,王滢立即作了安排和布置,随即带领二名审判人员和一名法警迅速赶到被执行人位于庙岗乡七份村的家中,面对办案人员突然到访,陈某一时不知所措,只得“束手就擒”随办案人员到法庭去,走到村边,正当办案人员准备将陈某带上车时,陈某猛然挣脱控制,飞快地向远处的田间逃跑,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王滢马上反应过来,立即带领同事朝着陈某逃窜的方向追赶。经过一场大雨的田间小路泥泞不堪,稍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王滢顾不得泥泞和同事深一脚浅一脚紧追不舍,经过三路包抄,终于将陈某堵住,陈某被带回法庭后,在法律的威慑下,最终认识到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法律后果,同意付款,并主动承认错误,在法庭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从而使该案圆满结案。
王滢深怀朴素的为民情怀。案件审结后,很多案件受理费减半收取,当事人为了退费常常要自已再到法院办理退费手续,为了方便当事人,王滢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当事人先行垫付待退诉讼费,有时口袋里钱不足,还经常向同事借钱垫付,为此当事人十分的感动。同事有时感到不理解,王滢说,“凡正事情迟早都要办,予人方便,也是给自已方便,再说早退费也能早结案”。
家人眼中的好儿媳、好母亲
王滢生活的家庭是个大家庭,在公婆的眼中,儿媳们都很孝顺,但王滢是五个妯娌中最孝顺的一个。节假日,只要有时间,王滢总会带着儿子至婆婆家陪他们聊聊家常,陪他们打打牌。为婆婆梳头洗脚更被亲朋交口称赞并传为美谈。在巢湖市法院王滢家庭多年来一直是“五好家庭”。
2012年,王滢的儿子上高三,正是儿子学业的关键时期,为了解决照料儿子与工作的矛盾,王滢总是设法克服困难,提前做出安排和布置,做到家庭、工作两不误。由于中午不能回家,早上,王滢常常将儿子的中饭安顿好,由于晚上下班回家后做晚饭,儿子上晚自习又来不及,王滢思量很久,想了一个两全之策,自已花钱请法庭食堂里的师傅多做一份儿子的晚饭,在下班后再送到儿子的学校。
贫困生眼中的好心人
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和老人,王滢从来都是慷慨的伸出援助之手。凡是法院和社会上有组织捐衣捐物的活动,王滢都积极参加,并鼓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参与。2001年,王滢资助巢湖市高林镇二名家庭贫穷的小学生完成了学业;2010年,得知巢湖市二中一名初一学生患脊髓炎急需大量费用治病后,王滢和爱人向该患病学生捐助了一万元……
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已的完美,每个人都在追求着完美。做个好同事、好法官、好儿媳、好母亲、好妻子……,王滢正是这样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自进入法院以来,王滢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办案能手。
世上本不存在真正的完美,正所谓人无完人,但世上从来不缺乏追求完美的人,追求完美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追求,追求完美的过程是艰辛而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