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当法律成为人生信仰
  发布时间:2013-10-23 00:00:00 打印 字号: | |

当法律成为人生信仰

———巢湖市法院黄山法庭韦军典型事迹纪实

悠悠古巢,风光秀丽,人杰地灵。巢水之滨,巢湖市人民法院悬挂的徽标写就着正义与庄严。韦军,一位普普通通的巢法人,用4年时间,写就了一个个不平凡的篇章。

2008年,带着理想和憧憬,韦军来到了巢湖市人民法院。1986年出生的他,成为了院内最年轻的干警。做一名伸张正义的法官,为民做主,是韦军儿时的梦想,而现在,梦不再遥远,变得那么真实切近。“年轻人,就应该在基层锻炼!”韦军便响应号召奔赴条件艰苦的黄山法庭,从一名书记员做起。梦想变成了一份份写不完的卷宗,变成了一页页读不完的文书……梦想变得如此的真切,如此的艰辛,但是韦军从不怨苦叫累,反而把这一切当成是人生的一种积淀。

他为人谦和温厚,虚心好学,虽毕业于重点院校——东北财经大学,但其仍自感所学知识不够,埋头钻研,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和素质,工作伊始,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他任劳任怨,很快成为庭室的业务骨干,2012年初升任助理审判员后,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审判工作中,忘我地工作着。他经常牺牲节假日,加班加点地工作,“白加黑”、“五加二”更是成了常态。有时为了守候被执行人,常常一守就是一天;经常遇到忙碌的一上午,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有时村子内车辆无法通行,他就只好徒步数公里去办案。几年来,他共审理各类案件300多件,执结各类案件40余件。他所办理的案件无一超审限,无一发回重审,无差错案件发生。这些数字背后,包含着他对审判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爱岗敬业精神,亦饱含着艰辛和困难。

农民工兄弟的“守护神”

2012年8月,韦军受理了六安、安庆、阜阳等地40多位农民工起诉龙华石料场追索劳动报酬纠纷一案,起初工人对立情绪强烈,在龙华石料场采取堵路的方式阻碍石场车辆的出入,双方形成对峙,形势紧急。韦军想到此事关系到农民工兄弟的合法权益,如若不及时处理,工人们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可能会做出违反法律的过激行为,反而使自身陷入不利的境地。受理此案后,韦军与同事第一时间对龙华石料场的机械、石料等财产进行了保全,并和镇政府以及当地村委会取得联系,对个别情绪激动的工人反复开展思想工作,向其宣传法律法规和相关国家政策。经过连续几天的不懈努力,龙华石料场的机械得以顺利变卖,韦军向分管院长汇报后,就所得款项对工人工资先予给付,工人拿到部分工资后,缓和了对立情绪,均表示愿意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相信法院会公正公平处理好后续事项。后期通过保全龙华石料场的石子、电费押金等财产,被告将50余万元工资款全部付清,工人们通过诉讼拿回了属于他们的血汗钱。此案的及时处理钝化了矛盾,避免了群体性上访案件的发生,树立了法院形象,维护了地方稳定。当地党委政府对法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韦军在审理此案过程中,一直把农民工兄弟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及时介入,引导诉讼,迅速平息了事态,第一时间疏通了道路,维护了农民工兄弟的合法权益,真可谓农民工兄弟的“守护神”。

突发情况巧应对 诉调对接显神威

2012年底的某一天,黄山法庭办公室的电话铃骤然响起,对方是苏湾镇政府工作人员,说是有村民在政府门前闹事,请求法庭火速派人前去协调平息事态。听到这一情况,韦军认识到此事关系到政府与民众的和谐,便主动请缨处理此事。韦军等人赶到现场后,只见一位村民和政府工作人员正纠缠在一起。韦军于是首先将他们劝解开来,征得工作人员同意后将这位村民请到政府办公室,亲自端茶递水,先并让他有话慢慢说,从而稳定了他的情绪。经过多方了解,这位村民是苏湾镇某村的陈某。今年初,陈某的邻居在自家宅基地建造了几间房屋。陈某认为这几间房屋阻挡了他家的排水沟和门前的视线,便心生不满。于是他自带农药到镇土管所以邻居非法建筑为由并以自身生命相威胁要求将房屋拆除。后经查实,几间房屋手续齐全,不存在违建的情况。土管所便劝说陈某不要无端生事,但陈某不依不饶,三番五次来到土管所、镇政府以命取闹。了解了事情的前前后后,韦军认识到这位陈某在明知邻居并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还是要采取极端方式无理取闹,说到底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自认为以命相胁就能让对方妥协。韦军便从法理情理上深入浅出的帮助陈某分析,告知陈某如有诉求应当通过司法机关,走法律程序,而用这样的极端方式是要受到法律惩治的,同时,邻居的建筑手续齐全,合理合法,并没有触及他人利益,如果到法院起诉他,也可能要承担败诉的风险。再说大家都是邻居,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平日里互相帮助的情况肯定不少。作为邻居本应以和为贵,互相扶持,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真不值得为了这点小事伤了和气。一番鞭辟入里情真意切的话让陈某陷入了沉思……韦军见陈某的思想有所动摇,便趁热打铁,更加深入详尽地为陈某讲解如要到法院起诉,应该要经过哪些程序,以及要面临着怎样的法律后果等等,让陈某对司法诉讼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法律的庄重与威严。最后韦军提出让陈某回家好好想一想,此事应该怎么办才是最合理的,并留下联系方式,告知陈某如要起诉,可以联系他,以便提供法律援助。当天晚上,陈某就给韦军打来电话,主动说放弃诉讼,且表示不再追究此事了。此事终于尘埃落定,韦军在处理这件突发事件上,沉着冷静,有张有弛,既给当事人以明白的法理,又留足其掂量的缓冲时间,最终让其主动息访。

“法制之花”开四方


2012年,巢湖市法院在苏湾镇和栏杆集镇挂牌设立“法官工作站”,主动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前移服务平台。每周五,韦军都要赶到“法官工作站”,为老百姓就法律相关问题解疑释难。起初,韦军感觉到当地老百姓对“法官工作站”信任度不高,对他的工作也不够关心和支持。韦军便联系当地镇政法委和司法所,通过开办法律宣传栏、法律展台等活动,把司法为民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司法活动的各个环节,老百姓对“工作站”有了深入的了解,普法活动得以稳步发展。韦军发现,百姓前来法律咨询的时候,如果光是照搬书本上的条条框框,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他们是听不明白的。于是,韦军就改变方式,结合很多鲜活的事例和形象的比方,力求将法律专业知识讲解的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百姓听得懂了,自然就会支持他们的工作。一年来,“法官工作站”受到了辖区群众和当地政法部门的普遍赞誉,老百姓懂法守法的思想更端正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更强烈了。对于此,韦军还并不满足,他说:“法官工作站”设置的初衷在于便民、利民,今后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把“法官工作站”这一法院的窗口擦得更亮,让人民群众能够透过这个窗口看到一大批情系百姓,为民司法的好法官,在守护着天平永不倾斜。

用信念维护“公平正义”

2012年初,黄山法庭审理了江苏、合肥两企业拖欠巢湖市某企业货款的案件,涉案金额近800万元。案件生效后,两被执行企业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绝支付,原告无奈申请法庭强制执行。800万元对于本地实体企业来说不是小数目,如若不能及时追回货款,将会使企业陷入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黄山法庭迅速成了特别执行小组,查找被执行人的资产,查询银行注册账号。于是,韦军和同事们不辞辛劳,反反复复奔赴南京、上海、温州、扬州、高邮、合肥等地,查封银行账号,划拨执行款……享受不到下班后和家人在一起的温暖与安逸,来去匆匆,亦顾不上外省城市的繁华与新鲜,有时困了就在车上打一会盹,为了赶时间,饿了就着一份快餐随便凑和。好几次,经当事人举报被执行人某一账号有资金,韦军和同事们紧急赶到时,发现账号资金不是被转移就是太少,但他们毫不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信念,鼓足干劲,决心将执行工作进行到底。就这样,前后历时两个多月,各地奔波二十余次,终于将所欠货款执行到位。两个月下来,韦军明显瘦了一圈,但是一想到执行工作胜利完成,原告拿回了货款,走出了困境,车旅劳顿,寝食无常就算不了什么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韦军正是凭着对司法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把对事业的忠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全部默默熔铸于自己的司法实践当中,将法律作为人生信仰,将公平正义之光照亮每一角落。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见证着无数忠义的故事,记载着巢州这片热土上无数正义的誓言。韦军,一位走在理想道路上的执着前行者,一位以事业为人生信仰的持久追求者,一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巢法人。他的自强不息、克难攻坚、心系民众、坚守正义,正代表着全体巢法人的职业精神和价值取向。他们,正在路上,书写历史,书写明天,书写不朽,书写一个又一个辉煌篇章。


来源:本站
责任编辑:普通管理员

友情链接